当前位置:首页> 校园信息 > 校园新闻

关于开展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评选活动的通知

时间: 2014/3/19来源: 本站浏览量:

 

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
关于开展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评选活动的通知
 
       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,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,引导广大师生发现感动、传递感动、共享感动,经研究,决定开展第一届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评选活动。具体通知如下:
一、活动目标
       通过评选 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,弘扬中华民族至真至善至美的传统美德,培养师生自强不息、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,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,引导师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,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学生、用身边的榜样打动学生,共同营造文明、和谐、向上的校园氛围。
二、活动主题
       感动你我  情满校园
三、组织机构
       为加强对首届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评选活动的组织领导,特成评选活动领导小组。
组  长:涂志勤   
副组长:黄  林、林卫国、张孝权、罗  荣、杨秀文
成  员:彭华友、杨秀刚、段少龙、蒲启华、田德祥、向仕俊、杨七一 、刘开怡、陈中华 、胡淑英
        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,负责评选活动组织协调工作。黄  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,彭华友、杨秀刚同志兼任副主任,白序彦、唐调生、白明忠、方志祥、张雷、縢建新、宋峻亦等同志为工作人员。
四、评选范围和条件
(一)评选范围
         全校在岗教职工和在读学生,可以是个人,也可以是一个团队。
(二)评选标准
         以“感动”为评选标准,参选人物可以有不同的经历,不同的背景,只要他或他们推动我校改革和发展,诠释着对学校、国家、社会、家庭的一份责任,用自己的故事,解读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,给人们清新动人、感人至深的心灵震撼。
(三)参考条件
      1. 先进性--事迹可信、可学、可敬。
      2.典型性--“感动”主题表现突出,深深感动全校师生。
      3.时代性--充分反映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特点,与我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相吻合。
      4.感染力--事迹突出,细节感人,能引起广大师生员工和家长的情感共鸣。
      5.其他在各领域发挥“正能量”的先进人物和事迹。
五、实施步骤
(一)宣传动员阶段(3月25日—4月15日)
       通过校园网络、宣传栏等媒体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,让全校师生了解、关注和参与此项活动。
(二)评选阶段(4月16日—6月10日)
       1.推选候选人
     (1)各处室、年级组和各班,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好推选工作。各年级推荐教师和学生各5人作为候选人(教职工的推选工作由办公室具体牵头,各年级、处室具体实施,学生的推选工作由德育处具体牵头,年级组、各班负责实施)。各处室根据实际情况在职工中(含临聘人员)推荐候选人。
     (2)填写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推荐表”,附候选人详细材料,包括推荐词(200字以内)、近期生活照1张、不少于1000字的事迹材料(含电子版)。
     (3)5月15日前将候选人材料上报至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。
       2.初评
       活动领导小组对推荐候选人进行初选,5月20日前确定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提名候选人20名。
       3.投票
       在对20名候选人广泛宣传的基础上,组织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投票。时间从5月21日开始,至5月31日结束。
       4.复审
        7月5日至8月10日,组织评审团进行评审(投票权重70%,评审团评审权重30%),并进行公示。根据公示结果,总分前十名的获得第一届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荣誉称号。
(三)表彰、学习、推广阶段(9月10日—12月30日)
       教师节举办第一届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评选活动颁奖典礼,对荣获第一届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称号的师生颁发证书,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。
下半年,对荣获第一届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的事迹通过校园专栏、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,举办事迹展览,传播感动,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弘扬正气、歌颂真情,倡导真善美的热潮。
六、工作要求
(一)评选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,既要严格评选标准条件,好中选优,又要从实际出发,不求全责备。在评选过程中,要加强工作透明度,真正把群众公认的感动人物评选出来。
(二)各部门要高度重视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推选工作,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,确保评选工作顺利开展。
(三)加强对评选活动的宣传教育,在评选过程中,充分利用校园网、宣传栏等宣传阵地,广泛深入宣传评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,宣传感动人物的先进事迹,动员全校师生广泛参与,接受教育。
(四)在评选结束后,进一步加大对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的宣传力度,树立榜样形象,激励全校广大师生以“十大人物”为榜样,努力学习,积极工作,奋发向上,为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4年3月1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