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语文学习需要求异创新
宋朝的徽宗皇帝非常喜欢画画儿,是一位相当不错的书画家。有一次他颁下诏书,让有绘画才能的人进京应考,前几名予以重奖。到了考试这天,徽宗皇帝亲自为他们命题,题目是“深山藏古寺”。画师们拿到题目后,多数都被难倒了。怎样才能画出“藏着的古寺”呢?时间到了,画陆续交了上来:有的画了崇山峻岭,其间隐隐约约现出古寺的一角;有的不仅画了高山、庙宇,还画了茂密的树林;有的画了几棵古树,隐约地现出庙门。如此等等。徽宗都不满意,都看不上眼。最后交上来的是一副没有古庙的画:一个老和尚挑着水桶到山下的小溪里挑水。徽宗皇帝立刻就被吸引了,当即把这副画定为第一名。
从这幅画的创作来看,一个好画家不仅要有好画技,更要有敢于打破传统思维习惯的精神。这种打破习惯的思考程序的思维,心理学上称为求异思维(或创新思维)。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定向,另辟鼷径,大胆假设,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,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。
文学和艺术一样,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。它是把思想内容寓于形象之中,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,因此必须努力求异创新才能吸引读者。就像前面的画例,被选中的画的作者正是打破了传统的思维习惯(传统的思维习惯就跳不出“深山”、“古寺”的圈子),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,敢于求异创新,才得以完美地表达出画题的意境。它也给了我们深刻地启示:语文学习也需要求异创新。学习实践也证明,只知道一味地死啃书本,生搬硬套而不知创新,只会是语文知识的“储蓄桶”,语文的“味”永远也品尝不出来,语文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。翻开文学史,哪个作家不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去求异创新?才高如李白,游览黄鹤楼后诗性大发,立即便想赋诗一首,但当看到墙壁上崔颢已写了一首《黄鹤楼》,也只有长叹一声: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”因为他明白,他已无法在崔诗的水平上去创新了。其实,王国维先生所谓“一代之文学”的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和明清小说,哪一样式不是在前代基础上的求异创新?因而,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要想超越前人,就必须在内容上、形式上追求新。也正因为如此,才注定了我们的语文学习需要求异创新。
那么,语文学习要怎样才能求异创新?我们要做到以下的“一二三四五”。
树立一个信念
相信自己有创新潜能,都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,遇到问题时,坚信“事在人为,我能行”。
坚持两条原则
即标新立异,自圆其说的原则;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的原则。
养成三种习惯
质疑发问的习惯;解决问题时“换个角度再想想”的习惯;看到有意思的内容或有了新感受随手记下来的习惯。三种习惯中,质疑发问尤为重要,因为只有勇于质疑、善于质疑,多问为什么,才能学得主动,学得深入,从而逐步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。
做到四个破除
破除对权威的迷信;破除对古人的迷信;破除对外国人的迷信;破除对书本和老师的迷信。唯此,才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,表达自己的思想。
实现五大解放
就是像陶行之先生所说的那样:解放自己的头脑——敢想;解放自己的双手——敢干;解放自己的嘴巴——敢说;解放自己的空间——敢创造;解放自己的时间——多实践。